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能 > 正文

分会场二丨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城市风景园林分会场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时间:2023-04-26 04:01:05

点击蓝字

2023

关注我们


(资料图)

4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城市风景园林分会场在长沙市成功召开。 会场照片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首先对15位报告嘉宾、参会同行和会务组的精心筹备表示致谢,希望通过会议交流,共同分享优秀规划设计成果和经验,共同思考城市风景园林实践的新趋势。 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致辞

分会场二报告环节

城市风景园林分会场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主要领域,也是每年盛会的热点版块。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人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高质量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会场邀请了15位报告嘉宾,围绕公园城市、公园体系、口袋公园等行业新热点,在地性与普适性、循证设计等规划设计新理念,以及生态修复、绿色空间引领的城市更新实践等新领域进行了交流。会议由规划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端木歧、规划设计分会副秘书长殷柏慧、王斌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吴雯主持。

上半场

AECOM 建筑与人居环境董事、副总裁, 大中华区景观设计总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梁钦东

报告题目:

通过公共领域重塑空间-人-内容的联系——AECOM城市更新观点与实践

当代的城市是生态、经济、社会、人文等要素最为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如何应对由于市场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城市管理制度的变化,对城市的环境和服务设施进行有弹性、有温度、并具有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综合调整和更新,是设计行业的新课题。城市更新不是单纯的城市美化,公共空间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同时它也是有经济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赋予公共空间其应有的生产力,引领城市完成社群-社区的建立。

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袁松亭

报告题目: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博览园规划设计探索——以河北省第七届(定州)园林博览会为例

报告以实现公园城市路径探索做贡献为出发点,以“园博建设“为契机构建公园城市的建设框架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公园城市建设新范式与园博建设新模式。以“河北省第七届(定州)园林博览会规划方案“为例,从国内外博览园研究分析入手,深入探索公园城市理念实现路径。报告系统分析定州园林博览会一园三区、嵌合发展、传承创新,绿色发展四大基本特色,最终确立“偕众同春,园梦定州”的建园主题。通过解读全线园博、全景园博、全时园博,全能园博,分别在交通、展陈、会后利用与智慧赋能四大策略以及三大展区的规划设计成果,探讨园博建设新模式的最新实践成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设计所所长马浩然

报告题目:

流体磁场——城市滨水空间更新设计探索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阶段,滨水空间因集聚了生态、文化、情感、生活等多元价值,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之一。2015年至今,中规院完成了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中的40余个滨水空间更新实施项目,积累了大量滨水空间更新的实践经验。报告通过回顾总结中规院完成的一系列滨水空间改造更新的实践项目,解析了滨水空间的自然特征、结构特征、历时特征与精神特征,并依据特征提炼形成了“顺流与弹性” “链接与复合” “调和与重写”、“捕捉与迁想”的滨水空间更新设计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整理与思考,构建了城市滨水空间更新设计的思维范式,为城市更新中的滨水空间利用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建华

报告题目:

山城有巷——遵循生活原真性的城市微更新

报告以“山城有巷——遵循生活原真性的城市微更新”为规划设计理念,深度挖掘巷子历史痕迹,沿袭山城市井生活文脉,定位“烟火山城·巷往生活” 的整体思路,遵循“小规模·低冲击 ·精细化”的更新策略,梳理出“风貌原真的融合、街巷原形的疏通、场所原象的营造、地景原貌的再生、人情原味的共融”五大价值体系,意从山城最本质的地景人情出发,激活小巷最本真的生活百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思想。该项目是西南大学与重庆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一等奖。

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李战修

报告题目:

花园漫步、公园逛街——北京老城更新策略与实践

报告讲述北京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有其特殊性。既要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又要提高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彰显人文特征。追求的不仅仅是场地的物质空间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面向城市的未来、推动城市生活的复兴。这其中设计师会面临诸多的约束和限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现状并深入思考,是对症下药的一种更精细化、更精准式的设计方法,要充分突出人的价值,体现更加包容和宜居,不仅要好看还得好用、有品位。例举了平安大街和西单文化广场两个不同类型的老城更新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在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易兰规划设计院(ECOLAND)创始人、首席设计师,美国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陈跃中

报告题目:

普世性与在地性——以京城两个重点项目为例探讨风景园林的当代设计语言

报告通过研究梳理景观设计的当代性和普世性原则及在地性与文化价值,以京城的两个重点项目——冬奥首钢遗址改造、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景观水系为例,论证一个好的景观设计项目应兼顾所考虑的方面与理念的追求。报告提出风景园林发展的当代性特征包括:1、大景观:风景园林专业积极协调各相关专业,参与大尺度区域总体规划及城乡片区规划;2、生态观:生态保护理念与技术广泛应用,并成为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3、公共性:设计对象经历了从独立花园到城市开敞空间,从满足单一休闲功能到服务城市综合功能的过渡。当代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人地关系、人居环境的改善,其最高层次是将在地文化与国际视野相融合,实现生态宜居性和文化宜居性的高度统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园城市与景观治理有机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金云峰

报告题目:

“公园城市”复杂项目背景下国土空间绿地详细规划应对

“公园城市”模式,从公园走向城市,规划先行,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下组织与实施。2023年3月23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在2023年底前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定工作。为应对“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新要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尤其传统的绿地规划,应以单一绿化功能及养护管理为主的思路转向全域全要素协同治理城市“公园化”,探讨法定规划和专项设计的新方法。报告立足于风景园林基础上,以多学科多领域更趋综合的环境观来思考、设计和实践风景园林的复杂项目技术与方法。结合案例分析从绿地详细规划层面(地块、单元、生态绿地)探讨了城市“公园化” “人本化“ “体系化”的落实途径,并按照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理念,探索不同单元类型的编制方法,旨在全方位纵深推进人人公平享有绿地发展价值的实现。

中建湖湘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剑飞

报告题目:

风景园林视角下城市更新的“知”与“行”

报告立足风景园林视角依托其主持的两个实践案例,提出城市更新路径探索中“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方共赢”的策略思考;指出城市更新路径探索中经济内生逻辑引导下“自下而上”的规划传导;指出城、乡行政边界作为制度派生出来的人文要素,风景园林“自然·人文·秩序”的专业底色有责任在“城乡更新”的时代进程中担当、作为。报告最后以“体国经野”“辩方正位”的传统之道,探索“山川”和“天下”、“自然”与“人文”在城市载体上实现耦合的现代之术。

主持人

规划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端木歧规划设计分会副秘书长殷柏慧

下半场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北京顺景园林公司首席专家史丽秀

报告题目:

“和解”——2022冬奥延庆赛区的生态修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最被关注的议题。报告通过在2022冬奥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的生态修复设计实践中的思考,探讨在建设发展中如何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或者准确说是达成和解。延庆赛区垂直海拔高差达一千余米,赛区有其赛事功能要求,建设周期也较为紧迫,因此寻求生态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具有其技术难度。按照“近自然,巧因借”的设计理念,通过“划定生态红线,修补生态廊道,维护安全格局”三大策略,实现生物多样性、生态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采用三大实施路径,尊重本底、动态修复、统一规划,根据八大生态报告为基础,建立六大生态修复措施。经过赛时赛后的考验,实现了候鸟归林的理想。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师李平

报告题目:

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有致——南京市口袋公园建设思考

报告讲述了南京市为响应国家关于“口袋公园建设”、江苏省乐享园林民生实事工作的号召,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负责,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南京市口袋公园建设指南》。作者作为指南项目负责人以及南京市园林绿化项目评审专家,在设计评审工作中,结合省内相关优秀案例,就南京市口袋公园的项目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为南京及省内的口袋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原英东

报告题目:

归心乐泽 栖水悦城——青岛市城阳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项目

“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项目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包含虹字河、爱民河、小北曲河、南疃河、墨水河共5条过城河道。规划设计以“归心乐泽,栖水悦城”为理念,从“河道治理、水体利用、生态保护、功能完善”等环节入手,通过复合性设计实现滨水生态和功能的重塑,达到以河促城、水城共享,改善河道生态性、激活城市河道滨水空间、重塑高品质公共空间。公园建成后,不仅改善了河流生态系统,完善了河道游憩功能,营造了城市滨河景观,更是带动了水岸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准。项目荣获“山东省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称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市政规划设计成果一等奖,青岛市勘察设计成果竞赛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所长诸葛雪瑾

报告题目:

为所有人的健康而设计-探讨循证设计方法在认知症友好环境中的应用-以方庄社区为例

报告通过讲述循证设计作为构建在最新科学证据,实际环境问题和人对环境反馈之间的桥梁,不仅仅限于医疗建筑设计实践中,更可以推广到室外环境设计的方方面面。演讲内容总结了近三十年,建筑医疗循证设计实践,风景园林循证设计的实际案例。探讨循证设计作为设计方法与健康环境设计的关系。并针对北京方庄社区改造案例,深入探讨和剖析如何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解决当下的社区老龄化和伴随老龄化出现的认知症老人在地养老的问题的可能性。希望循证设计方法可以帮助风景园林设计从业者了解如何使用最新的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全龄健康友好环境的设计实践过程。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晓男

报告题目:

生物多样性导向下的生态园区公园体系构建——以青岛中德生态园公园城市规划为例

报告旨在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导向下的公园体系构建。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两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国际示范基地。近年来,园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为争创国际一流园区,打造国际吸引力的高品质环境。园区决定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公园体系,指引未来绿地空间建设。提出公园体系四大建设路径:一是强化联通,建立连山通海的生态格局;二是生态筑基,从保护到优化层层推进;三是因需分类,系统引导公园体系建设;四是实施指引,健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为生物多样性导向下的公园体系构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湖南文理学院教授、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顾建中

报告题目:

文旅融合、人水和谐——常德城区滨水绿地景观营造策略

滨水绿地是城区多功能的绿色生态廊道。报告讲述了常德市基于文旅融合,立足生态保护,落实以人为本,在城区滨水绿地建设中做了很好的探索。一是要尊重自然山水风貌,保护自然山水肌理,以“三山三水”为基础,建立多生态廊道,构建完整的绿色网络。二是以“水安、水净、水流、水游、水亲”五方面为切入点,通过防洪、治污、水系联通、水上游乐等手段来治理城区水系。三是通过岸线自然化、堤岸隐形化、驳岸多样化来实现岸坡景观优化。四是从多样性、适应性、可修复、交融性、季节性、艺术性等方面加强植物景观营造。五是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园林素材在滨水绿地中展现表达,讲好常德故事,展现常德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中心副主任侯晓蕾

报告题目: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高架桥桥下及附属空间景观更新研究

报告讲述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高架桥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潜力公共空间的桥下及其附属空间,亟待被更新利用。桥下空间作为高架桥基础设施的附属产物,具备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属性,其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空间浪费,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利用能够缓解公共空间短缺的现状,缝合被路桥切断的城市肌理,链接城市居民的生活,优化城市形象的各个层面并激发其活力。本研究从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对高架桥桥下及其附属空间的改造和更新进行系统探讨,通过对北京市高架桥桥下及其附属空间的现状分析,归纳具备更新潜力的高架桥附属空间及其空间问题,再通过与问题相对应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桥下空间景观更新设计途径。

主持人

规划设计分会副秘书长王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吴雯

互动环节

最后,由规划设计分会王忠杰理事长主持,邀请端木歧、梁钦东、李战修、史丽秀四位嘉宾,进行了嘉宾研讨和会场互动,嘉宾们研讨了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城市风景园林实践的社会新需求、市场新变化和业务新领域,一致认为风景园林师应具有时代担当,共同塑造美好城市生活。与会同行结合报告、关注热点与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分会场二总结

城市风景园林分会场研讨了新发展阶段社会和行业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新需求、规划实践新热点和规划设计新理念。会场紧扣城市风景园林当代实践,内容主题多元,会场人数爆满,报告精彩纷呈。本次会议交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极响应国家新战略导向。在公园城市理念实践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等方面,积极探索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风景园林路径。 二是探索风景园林助力城市更新行动的多元实践模式。在滨水空间与历史城区绿色更新、口袋公园建设、城市废弃空间的绿色化改造等领域,贡献风景园林视角的绿色更新方案。 三是探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国式”表达。在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在地性与中国范、基于地域生活的文脉保护和乡愁记忆传承方面,风景园林师结合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是拓展专业实践领域,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修复实践方面,风景园林人积极拓展规划设计工具包,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END///

校核:王忠杰、王斌、付彦荣

审核:贾建中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