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能 > 正文

环球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挑战有哪些|数说中国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23-06-09 00:22:51

广州电网5月30日用电负荷在今年以来首次突破200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20%;深圳电网同日用电负荷也创下今年新高,为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超过2000万千瓦,较去年破2000万千瓦大关提前了45天……


【资料图】

随着气温升高和经济企稳回升,全国各地用电需求持续攀升。多地在5月末创下今年以来的电力负荷新高,甚至有部分地区突破了历史同期的用电负荷峰值。面对用电负荷持续增长的趋势,多地也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

从长远看,加快建设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

国家能源局日前正式对外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在发布会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蓝皮书》的发布,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外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识,也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挑战不少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约3亿千瓦。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千瓦时。

同时,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截至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12.7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8%,超过煤电装机规模。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4%,分别比2010年和2015年提升13个、10个百分点。

同时,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仍面临不少挑战。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分析,由于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接入,控制规模指数级增长等多重因素叠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着保供压力突出、调节能力短缺、“双高”特性凸显、调控难度骤增、技术亟待升级、改革任务艰巨等六大挑战。

长期来看,我国电力需求仍维持稳步增长趋势,尖峰负荷特征日益凸显,规模持续增加,但累计时间短,出现频次低,所占电量小,增加了投资成本与保供难度。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电力支撑能力与常规电源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未能形成可靠替代能力。需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推动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源网荷储多元综合保障体系。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也认为,在电源侧,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于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新能源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且大多不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在电网侧,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对输电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双高”电力系统对调度运行技术升级提出迫切需求,配网层面亟须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交易灵活性和供电形式多样性。在用户侧,负荷尖峰特性日益显著,负荷侧灵活调节能力尚未充分挖掘,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积极培育。

“三步走”

《蓝皮书》提出,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加速转型期,推动各产业用能形式向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新能源开发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引导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在总体架构与重点任务方面,《蓝皮书》明确,要加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加强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建设,强化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与规范创新,强化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应用创新,强化相关配套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

在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方面,《蓝皮书》指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

杜忠明表示,我国新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大规模新能源安全可靠外送面临较大挑战,亟须推动主干电网提质升级、柔性化发展,从而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为满足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利用需求,积极建设并推广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可控可调水平;为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求,需充分挖掘源网荷储各侧消纳潜力,并推动用户侧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新型储能可发挥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等重要作用,具有多元、多时间尺度的应用场景,通过储能的规模化应用,电力系统由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从而实现安全、绿色、高效三个发展目标的统筹协调。

在强化相关配套政策方面,《蓝皮书》明确,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体系,发挥价格政策的关键引导作用,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系,打造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体系,构筑绿色低碳、竞争有活力的电力工业体系,完善先进高效的电力行业治理体系。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