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能 > 正文

从治理到“智”理 探秘四川大气污染防治的“黑科技”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8-20 09:34:56

近段时间,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7月以来,臭氧、细颗粒物等六项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优良的空气质量背后,各种先进科技的使用无疑为这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指挥调度中心,探秘四川大气治理背后的“黑科技”。


(资料图)

“千里眼”全方位监测让污染“元凶”无处遁形

每天凌晨1点,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各类监测数据,便会陆续传至指挥中心。这些数据来自卫星遥感、走航监测、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站(超级站)、电力监控、视频监控等途径,几乎整合了省市所有监测科技手段,将数据“一网打尽”。

其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被誉为“千里眼”。该平台覆盖卫星遥感(天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空基)等多种监测网络,为大气精细化的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天上的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掌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做到‘面’上有数,通过空中激光雷达可以精准锁定颗粒物,通过地面走航监测等设备可将排查范围精确至百米级别,最终实现大气污染物由‘面’到‘线’精准溯源。”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张巍说。

如何更精准地定位污染成因和污染点位?治气“黑科技”超级站可精准溯源,实现由“线”到“点”。与普通监测站相比,超级站就像一个大气体检“医生”,可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监测150余种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及浓度。张巍介绍,今年夏季以来,我省投入运行的超级站有11座,另外在成都还投入2个移动式方舱超级站,从而摸清大气污染物的构成、行业、点位,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浓度高低时限、变化趋势等,最终锁定问题点位。

“超级大脑”精准分析让监管更加高效智慧

“如果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是‘千里眼’,那么指挥中心就相当于全省大气环境治理的‘超级大脑’。”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我们每次获得和需要分析的数据多达上万条。”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谭钦文介绍,“密密麻麻的数据需要抽丝剥茧。得益于多年数据分析经验,利用大数据手段,我们建立了多种空气质量分析模型。”

上午,近30位专家和省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相聚”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不仅有两位院士,还有来自省内外科研单位的近30位知名专家,他们是大气环境质量指挥调度中心这个“超级大脑”的关键中枢。经过监测数据收集和专家团队分析研判,“超级大脑”给出的管控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督察执法组开始点对点深入一线,精准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攻坚帮扶。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姜涛介绍,以近期开展的一次管控行动为例,通过卫星遥感发现当日某市区域出现氮氧化物高值异常,指挥中心启动会商机制,利用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高值区范围内42家企业排放情况进行比对筛查,精准锁定数据异常的几家企业。其中,通过现场检查发现某公司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为39.94千克,远远超过正常生产时的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督察执法组立即前往管控。

晚上,督察执法组工作动态实时传回指挥大厅,专班又投入了紧张繁重的数据调度,通过数据对比,对管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从而验证管控措施是否有效,并分析原因,研判是否需要调整措施。

至此,专班工作实现“现状分析—数据收集—研判决策—精准施策—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有效助推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四川日报)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